A股开年在跌什么?专家称资本市场需严刑峻法 证监会有新指示

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5-01-14 23 0

【资料来源于证监会、中国证券网、Wind资讯、东方财富网、财联社】

2025新年的A股给不少投资者浇了一盆冷水,每个交易日主要走势都在下跌,截至1月10日,沪指收盘“失守3200点”,三大指数均跌超1%,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

1月13日,A股迎来新一周的交易日,但不幸的是,A股开盘三大指数低开,上证指数跌0.62%,报3148.83点;深证成指跌1.01%,报9697.45点;创业板指跌1.08%,报1953.89点;全市4649股下跌。截至收盘,A股成交额缩至万亿元下方,为去年9月25日以来首次跌破万亿元,终结连续72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的历史纪录。

当前行情下,近日更是传出大V胡锡进“清仓退市”,胡锡进1月13日晚间在微博回应这是假的。之前有人冒充“老胡炒股日记”,都是假的。造这种谣言的人别有用心。老胡没有清仓,今后也不会。一年半的股市经历让我成熟了许多,我变得更淡定了,对自己的投资方式有了更多长期信心,也诚恳希望并相信股市将保持回稳向好势头。

A股开年在跌什么?专家称资本市场需严刑峻法 证监会有新指示

解读:A股开年在跌什么?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股下跌还在继续,那么开年来A股在跌什么?据媒体东方财富网13日报道分析了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于三方面原因。

第一,国内政策空窗期的等待。眼下政策节点不如9-12月密集,政策真空期较长,财政政策春节前很难发力,短时间降准降息也有难度。真正的大招,预计春节后才出台。

第二,特朗普1月20日上台的等待。关税战临近,出口和人民币汇率或面临一定的压力,美元指数独步全球。关税预期的波动与地缘政治格局的反复无常,不断搅动市场神经。

第三,年报预披露密集期的等待。A股年报业绩预告将在1月中下旬掀起高潮,退市新规下,垃圾股暴雷的风险加大,此前有多少炒作,如今就有多少偿还。

当然,暴跌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崩溃,它只是市场情绪的一种反应。也没有必要为了某个不可控的因素,给自己太多“加戏”,涨与跌,都只是某个阶段的市场,行至于此罢了。据Wind数据统计,2005年至2024年开年下跌的情况出现过8次,分别是2010、2011、2012、2014、2016、2019、2022和2024年。

展开全文

但是一年大概有250个交易日,开年“不红”不等于说全年就不行。如2024年A股开年也是连续下跌,一路跌破2900点、2800点、2700点,2月5日甚至一度跌至2635点,但随后A股开启“春季躁动”,大盘在5月一度涨至3170点;此后更有6天涨800点的924行情,而纵观全年整体表现并不那么差。

虽然现在A股还处于下跌形势,但十大券商依旧信心满满,也就后市发展表达了最新观点。

A股开年在跌什么?专家称资本市场需严刑峻法 证监会有新指示

来源于财联社

发展资本市场需严刑峻法 完善受损投资者救济机制

如何实现金融强国?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近两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的观点可是说到股民的心坎上,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据媒体中国证券网报道,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下阶段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配套严刑峻法,防止IPO天使化,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痛点,进一步完善受损投资者的救济机制。

资本市场已经走出了阴霾,我们不能因为这几天市场下跌就丧失了信心,要看到其运行结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方向是市场化和法治化。吴晓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是严刑峻法。吴晓求说,发展资本市场需要配套严刑峻法,只有严刑峻法,才能威慑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刑峻法要排在第一位”。

其次是防止IPO天使化或VC化。吴晓求说,要深刻理解注册制和IPO的内在含义,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性意义,但同时这些高科技企业必须符合IPO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防止IPO天使化,还要防止个别IPO的“ICU化”。

“资本市场不是‘救济’市场,是为了企业更好成长。”吴晓求说,投资人需要回报,获得与风险市场相匹配的风险收益率;企业融资后要为市场提供更多利润。

A股开年在跌什么?专家称资本市场需严刑峻法 证监会有新指示

再其次是要拓展资金渠道。他说,要打通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堵点包括三年长周期考核、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偿付能力指标等,同时进一步丰富央行关于资本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建设金融强国既需要硬实力,更离不开软实力。吴晓求表示,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这是硬实力。实体经济是金融强国的根基和支撑,科技创新是金融强国的核心驱动力。

“某种程度上,建设金融强国比建设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甚至军事强国都要难,因为它和国家软实力息息相关。”吴晓求说,中国金融强国建设需要从法治、契约精神和透明度这三方面发力。

他表示,透明度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建立更严格、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降低风险、增强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措施;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吴晓求还分析了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在他看来,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其中,市场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历史起点。吴晓求表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市场供需力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主体的活力。

法治化是金融强国形成的制度基石。吴晓求说,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法律监管机制,确保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有了法治化才有透明度,透明度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有了法治化才有社会契约精神的延伸。

证监会最新指示: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推进巡视整改,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2024年,证监会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强本强基、严监严管,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一是推动出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二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坚持依法从严监管。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推动形成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一批大要案,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上一年的两倍。四是持续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五是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

会议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为科学研判资本市场发展形势指明了方向。2025年资本市场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外部输入性风险加大与内部风险因素交织叠加,但我国经济底盘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政策工具多,回旋余地大,2025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有为,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各方合力稳市机制更加健全,资本市场自身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要坚持全面理性客观辩证看待形势,既要正视风险挑战,做好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更要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会议要求,证监会系统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测监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更好发挥2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协同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充分研究借鉴境外市场有益实践,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三是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坚持惩、防、治并举,进一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补齐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短板,强化科技赋能。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既抓早、抓小、抓苗头,更打大、打恶、打重点,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三公”。

四是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制定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抓好“创投十七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地实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加快REITs市场建设。完善农业强国、制造强国、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期货品种布局,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行业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

五是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落实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进一步提升财务造假等线索发现能力。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尽快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加快制定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约束的总体监管方案,提升上市公司走访覆盖面,推动改善经营管理绩效。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