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Connor 欧易官方网站 2024-10-11 9 0

综述: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区块链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科技驱动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进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在炒作区块链概念,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为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自2017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发布通告,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典型案例

案例一:打着“区块链”的旗号推广股权投资和虚拟货币

XX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及关联企业简称XX集团)打着“区块链”旗号推广股权投资,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吸引公众投资,疑似非法集资。该集团旗下有科技、网络、文化、旅游产业4个类型的5家企业,分别从事代理广告、机器人、游戏、基金保险、支付交易等项目,关联企业的法人或高管相互持股。

监测预警情况: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防控中心形成风险线索发送至属地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约谈公司负责人,警示非法集资罪的后果,引导公司整改和依法依规经营。

案例意义: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高度透明、无需依赖信任等显著特征,可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运用,但区块链不等同于虚拟货币。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投资活动”旗号,常以“金融创新”为噱头,以虚拟货币为幌子,以永久分红为利诱,抛出高额的收益或回报,但实际上未开展任何实体经营项目,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发行、兑换、买卖虚拟货币在国内均属非法金融活动,即便加上“投资区块链”的噱头也不改变其违法本质。公众应当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对不熟悉的技术领域不要盲目投资,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极大收益而忽略其中的高风险,对不了解的金融活动不要参与。

展开全文

案例二:平台设置分支机构推广虚拟货币业务

XX购打着“区块链”幌子在全国大范围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省外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对XX购进行了风险提示。 作案手法如下: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案例意义:

本案例涉案企业试图使用新兴技术概念掩盖非法集资行为。XX购披着区块链技术的外衣、打着虚拟货币交易的噱头,实质上是非法集资。其集资模式与互联网平台用户浏览广告赚钱的业务模式存在相似之处,对公众具有较大迷惑性。其与合法企业行为的本质差别在于,XX购的用户需要投入本金,XX购承诺高额的年化收益。公众要明白这类“利诱性”的宣传,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开展非法集资活动。企业以区块链为幌子开展各类与区块链功能不相关的经营行为并承诺高额收益,其目的是吸收不特定对象的投资款项,这类经营行为具有非法集资风险,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案例三:以区块链游戏为幌子搭建虚拟币交易所

防控中心通过投诉举报平台发现投资人举报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区块链游戏XX光。经监测分析,发现其作案手法如下: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案例意义:

上述案例是不法分子以区块链游戏为幌子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的典型案例,揭露了此类非法集资行为的“假游戏真违法”事实。网络上鼓吹的区块链游戏,很多只是借着区块链概念炒作推广的骗局。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区块链游戏,都需要将人民币兑换为某种虚拟币或游戏代币。这些虚拟货币在国内不具有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缺乏有价值的实物依托,不能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四项职能,本质上只是实施违法行为的虚拟工具。公众要理性看待区块链,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抵制巨额利益诱惑及一夜暴富心态,提高风险意识

特征总结

打着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幌子实施的非法金融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法治守护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以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为幌子实施非法金融活动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是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从数百个实践案例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64个典型案例,覆盖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金融诈骗、其他非法金融活动等,从具体案例中了解非法金融活动的规律,总结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经验,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本文内容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广州金融科技公众号”!

评论